相信很多朋友在小學五、六年級階段,跟小弟一樣也曾為了預備學能測驗考試,做過那些甚麼「270推理練習」、「中文科505練習題」之類的問題簿。那時記得每天上完了幾個小時的課之後,還要「被安排留堂」,在威迫的情況下完成上百條不知答對了對自己有何益處的題目才准放學,每次總是待做完了才獲准吃午飯,真箇是身心俱疲。而住得較遠的同學,因為校車不等人,只好自己找交通工具回家。
以下這個故事,是要讓自己反思︰老師對學生,或廣泛點來說,一個人對其他人應有的態度;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一般小學生給人的感覺是常被人欺負,甚麼也不懂,故網上有「小學雞」之說,意思是諷刺人膽小如鼠,又孤陋寡聞。當時作為一個小六生的我,面對老師或權威人士也是咀也不敢駁一句的小鶉春。很難想像現今小學生那種天不怕、地不怕,得勢不饒人,甚至對成年人呼呼喝喝的模樣。
在一次課堂上,一位中文的女教師代課,這位女教師算是學校中的老臣子,有多年的教學經驗。那天安排就是與學生「討論」以上提及的「中文科xxx題練習」的答案。記得有一題是問︰請從以上選擇找出與"市肺"意思相同的詞語?接受了教育的各位,當然知道市肺是市區的肺部,即是公園的意思。這些題目一向是有ABCDE五個選擇的,選擇的內容不記得了,倒是該位女老師對一位同學發問的「解答」,令本人銘記於心。
同學戰戰兢兢的舉手,站起來說︰「Miss X,我不知甚麼是市肺。可否解釋一下?」
你猜女老師如何作答?
「市肺都唔識,阿邊個邊個(因是代課,根本不知學生名字),你係咪廢架?!自己番去睇多兩本書啦!」
該名同學呆若木雞,表情哭笑不得,其他同學也啞口無言。當時這群包括我在內的小學雞當然不懂也不敢反駁半句。面對女老師的威嚴,誰也不敢挑戰,同學也只好乖乖的坐下來。這是的的確確的言語侮辱啊。縱然閣下覺得小學生的年紀已應該學庫五車,汗牛充棟,連市肺也不懂是「影衰學校」,是廢柴,但老師的根本責任是甚麼?是教導學生吧。如果不懂可以慢慢教,可以用較為溫和的說話勸勉同學多讀兩本書,甚至如現在的做法,可以帶同學一起去參觀一下市肺,順便談談這個名詞的典故、用法等。選擇採用言語暴力嚇唬小學生們,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否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他們不懂是他們不對嗎?
不過我得承認,這次言語暴力事件確實把「市肺」這個詞語牢牢的刻在我心坎,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不曾忘記過。這位女老師的教學手法也可算「成功」。
這就令我想到人對人的態度問題。對於小學雞,老師是高高在上,是神聖不可侵犯,老師是否便因此要有風使盡巾里,視學生如無物?正如很多人自覺在學識上比其他人豐富,也擺出一副不可一世、覺得別人是低人一等的態度,這與該名女教師的做法又是否同出一轍?
我相信無論一個人知識面有多廣闊,始終有其盲點。而正如孔子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別人身上總有你值得學習的地方,對自己的盲目崇拜,自視過高,是否自欺欺人的行為?你對別人如何,別人也有機會這樣待你,可曾想過如碰上一個比你更有學識的人,而他又把你看低的話,自己又有何感受?
我小六時的這種情況,相信在現今時代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一來很多小學已有上網設備,鍵入詞語在彈指之間已可在網上找到結果,根本不需花看兩本書的工夫。而且,當老師的還可以用以上的言語暴力對待學生嗎?跟任教小學的舊同學傾談,學生們是其「客仔」,是要用服務的態度待之,否則鬧上家教會甚至教育局,隨時飯碗不保。忍氣吞聲已成為他們的例行公事,現在反過來是學生(及家長)話事,老師「被變成了」弱者。
這種風水輪流轉當然是時代轉變下的結果,教育改革、社會觀念上的改變,加上生育率不斷下降,使一度是天之驕子的教師,淪為被學生及教育制度欺負的對象。在唏噓慨嘆之餘,也為正為人師表,努力實踐教育理想的同齡朋友感到不值︰為何幼時要受老師侮辱,到長大成人反過來要被學生欺負?難度一生人也要如此過嗎?
想到這裡,如果每個人也可以懷著體諒別人的心,盡量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的話,相信問題會減少很多,世界會和平得多,壓力也會減輕很多。